讀書: 大話山海經

Talk big of mountains and seas

以山海經爲背景的小說其實真的不多,這系列就真的是少數值得一看的。因爲山海經基本上就是個設定集,而且又像聖經一樣在長時期由多位不可考的作者補上去的,所以既零散又有部分互相衝突,如果要把它寫成故事就要想個可以把它們整合又可以自圓其說的方法,這方面《大話山海經》其實做得還不錯,融入了一些現代的觀念來解釋一些設定,尤其是架構世界觀的部分,很好的解釋了崑崙衆神的消失和後來其他神出現的原因,也有其他非中原地區的神來客串,其中我覺得比較牽強的大概是爲什麼夸父要追日的部份,還有神的後代的設定用得太氾濫滿滿希臘神話的影子,除此之外讓人感覺一再強調崑崙衆神的自助餐也讓我摸不清到底是想要表達什麼,然後最後可能急着收尾,神的強度設定也有點亂了套,本來高高在上很強的神居然可以被人類打趴,而且一些寶物本來只能用來對付妖,到最後居然連神也可以對付了(雖然是外來的神就是了)。

整個系列來說架構算嚴謹,除了例如莫奈何後期爲何可以一直拿到新的飛車沒解釋,靈魂收集者中明明設定人類走路速度很慢,主角一行人是靠神的幫助才趕上妖,但後來的其他人類居然也追上來也沒解釋等等的小漏洞之外,印象中沒什麼挖出什麼填不了的大坑,但大概也是作者宣稱採用分部但又各自獨立不需要順序看的寫法有關,因爲這種手法還真的不容易埋什麼坑,雖說如此,但整個系列看下來覺得還是需要依照順序看會比較好,例如說先看了第七部伏魔者聯盟再去看追日神探的話,大概會有被劇透的感覺,然後如果先看了追日神探又沒看伏魔者聯盟的話,其實就不算看完整個故事,感覺差很多,類似但影響沒追日神探那麼大的情況其實不少,就這一點來說談不上各自獨立,而且作者爲了達到這個目的幾乎每部都要一再介紹各個角色的背景,內容不是幾乎,而是根本複製貼上,反而造成了累贅。

這系列另一個特點就是採用了作者稱爲「空拍機」的敘述法(發明者爲巴爾扎克),也就是沒有特定主角,「空拍機」鏡頭掃到哪主角就是誰,坦白說這技巧用得還不錯,但要說創新嘛,其實其他的小說如《天龍八部》和《海伯利昂》都用了類似的手法,只是《大話山海經》主角群人數更多拆得更散而已(而且很明顯莫奈何就是真主角啊),也就因爲如此導致故事長度/深度受到限制,無法像前兩者一樣寫成准史詩般的篇幅,這也是頗爲可惜的一點,但如果真的寫長了還會不會如此好看也很難說就是了。

最後,除了是少見的山海經爲題材的作品之外,這部也算是少見我覺得比起外國作品也毫不遜色的台灣本土作者的作品,單單這樣就值得支持一波了,對吧?